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цифровой ресурс Руконт - межотраслевая электронная библиотека (ЭБС) на баз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Контекстум (всего произведений: 634417)
Контекстум
.

Взаимоотношение между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ем диалектов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и антропогеографией и физической географией (725,56 руб.)

0   0
Первый авторЛуй Дяньпин
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Китайское книгоиздательство
Страниц376
ID733745
АннотацияВпервые в книге был проведен всесторонний анализ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диалектов по всему китайскому языку, когда они формировались в общей сложности, с тем чтобы как можно больше разъяснить влияние не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х факторов, таких как естественная география, гуманитарная география, и углублять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.
ISBN978-7-101-13893-1
Луй, Д. Взаимоотношение между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ем диалектов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и антропогеографией и физической географией / Д. Луй .— : Китайское книгоиздательство, 2019 .— 376 с. — ISBN 978-7-101-13893-1 .— URL: https://rucont.ru/efd/733745 (дата обращения: 17.04.2024)

Предпросмотр (выдержки из произведения)

Взаимоотношение_между_распределением_диалектов_китайского_языка_и__антропогеографией_и_физической_географией_(2).pdf
图书在版编目(IP)数据 汉语方言分布格局与自然地理、人文地理的关系 吕俭平著.— 北京:中华书局,2019. ISBN 98--101-189-1 Ⅰ. 汉… Ⅱ. 吕… Ⅲ. 汉语方言地理语言学研究 Ⅳ. H1 中国版本图书馆IP数据核字(2019)第09618号 书 名 汉语方言分布格局与自然地理、人文地理的关系 著 者 吕俭平 责任编辑 王贵彬 出版发行 中华书局 (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8号 1000) httwww.zhbc.c.c E-ail:zhbc@zhbc.c.c 印 刷 北京市白帆印务有限公司 版 次 2019年月北京第1版 2019年月北京第1次印刷 规 格 开本920×1250毫米 12 印张1 插页2 字数10千字 印 数 1-1500册 国际书号 ISBN 98--101-189-1
Стр.5
鹰潭一带铁路沿线也通行“上饶铁路话”(15) 。岳阳铁路工人讲的是另一 种话语,其语言特点受行业影响,以普通话为主,但因受所在地域影 响,这种普通话又有所变调,形成岳阳地区铁路工人所特有的话语, 岳阳人称之为“塑料普通话”。 沧海桑田、陆海变迁直接影响方言的产生,从而影响方言分布。 海门方言的产生即是一例。海门地处长江游,西面、北面与通州市 (原南通县)接境,东北濒临黄海,东邻启东,南临长江,与崇明隔 江相望。据《读史方與纪要》记载,早在东汉时即有东洲镇(当在今 吕四以东的黄海中),属海陵县。五代周显徳五年(958),从海陵县 划出部分土地建置海门县,因地处长江入海口而得名,设治东洲镇。 明朝末年开始,由于江流的冲刷,海潮的侵袭,大片土地坍塌于江 海,以致数迁县治。至1世纪中叶,陆地所剩无几,裁县为乡,隶通 州。18世纪20年代起,由于长江主洪道南移,北岸水域陆续涨积成沙 洲,逐连接成片,至0年代成陆,大批崇明人以及容、太仓、深 阳等地江南人渡江北来开垦。清乾隆三十三年(168),建海门直隶 厅。按习俗,称新涨积的土地为“沙地”,称前来开垦者的后裔为“沙地 人”;称原有的土地为“老土”,也叫作“江北陆地”,称当地人为“江北 人”。于是,海门境内就有两种方言,即“沙地话”与“江北话”(今称通 东话)。 (1) 曹志耘:《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类型》,《语言教学与研究》2011年第5期。 (2) 李新魁:《汉语各方言的关系和特点》,《学术研究》1991年第2期。文中提到“商末有 一千八百国的说法”。 () 恩格斯:《家庭、私自制和国家的起源》,人民出版社192年版,第89页。 () 周振鹤、游汝杰:《方言与中国文化(第2版)》,第1—6页。 (5) 李葆嘉:《汉语方言格局历史演变论略》,《吉林师范大学学报》200年第期。 (6) 李恕豪:《扬雄方言与方言地理学研究》,巴蜀书社200年版,第8页。 () 李恕豪:《扬雄方言与方言地理学研究》,第162、209页。
Стр.344
(8) 张世芳、高晓虹:《北京官话》,《汉语官话方言研究》,齐鲁书社2010年版,第61— 68页。 (9) 周振鹤、游汝杰:《方言与中国文化(第2版)》,第80—82页。 (10) 周振鹤、游汝杰:《方言与中国文化(第2版)》,第82页。 (11) 王健:《古吴语北部边界问题研究述评》,《常熟理工学院学报》2008年第期。 (12) 王耀东:《唐宋学者对南北方言的论述》,《宁夏大学学报》201年第期。 (1) 李恕豪:《扬雄方言与方言地理学研究》,第85—8页。 (1) 王耀东:《唐宋学者对南北方言的论述》,《宁夏大学学报》201年第期。 (15) 周振鹤、游汝杰:《方言与中国文化(第2版)》,第8—9页。 (16) 李葆嘉:《论汉语方言的民系本质和格局演变》,《一叶集》,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年版,第196页。们根据李文的观点,加入了徽语。 (1) 周振鹤:《中国历代移民大势及其对汉语方言地理的影响》,《国外人文地理》1988年 第1期。 (18) 周振鹤:《中国历代移民大势及其对汉语方言地理的影响》,《国外人文地理》1988年 第1期。 (19) 周振鹤:《中国历代移民大势及其对汉语方言地理的影响》,《国外人文地理》1988年 第1期。 (20) 徐越:《杭嘉湖方言语音研究》,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,2005年,第166—16 页。 (21) 鲍明炜:《六朝金陵吴语辨》,《鲍明炜语言学文集》,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,第 8—5页。 (22) 洛生咏,即洛书生咏。陈寅恪云:“殆即东晋以前洛阳之太学生以诵读经典之雅音讽 咏诗什之谓也。”(《金明馆丛稿初编·从史实论切韵》) (2) 鲁国尧:《试说通泰方言为公元三、四世纪汉语北方方言的“后裔”而具有吴方言的底 层》,《鲁国尧语言学论文集》,江苏教育出版社200年版,第85—9页。 (2) 王福堂:《徽州方言的性质和归属》,《中国语文研究》200年第1期。 (25) 郑张尚芳:《徽语》,《现代汉语方言概论》,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,第88—115 页。 (26) 曹志耘:《南部吴语语音研究》,第1页。 (2) 李葆嘉.:《论汉语方言的民系本质和格局演变》,第196页。 (28) 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:《福州市志》(第6册),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,第99— 995页。
Стр.345
(29) 林华东:《闽语的形成及其与福建民系族群的关系》,《东南学术》200年增刊。有关 闽语的形成还有其他一些观点。郑张尚芳认为,闽语与吴语历史上都是从古江东方言发 展出来的。李葆嘉认为,周代的吴越语在秦汉时期分化出闽越语和吴扬越语,闽越语在 中古时期分化出古吴语和古闽语。 (0) 张光宇:《论闽方言的形成》,《中国语文》1996年第1期。 (1) 袁家骅:《汉语方言概要(第2版)》,第101页。 (2) 李新魁:《广东闽方言形成的历史过程》,《广东社会科学》198年第期。 () 石泉、鲁西奇:《东晋南朝长江中游地区侨州郡县地望新探》,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》 1995年第期。 () 谭其骧:《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》,《长水集粹篇》,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, 第29页。 (5) 周振鹤:《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》,复旦大学出版社199年版,第1页。 (6) 〔五代〕孙光宪撰,贾二强点校:《北梦琐言》,中华书局2002年版,第12页。 () 〔宋〕王之望:《赠襄阳帅吴彦猷》,《汉滨集》卷一,四库全书本。 (8) 葛剑雄主编:《中国移民史》(第1卷),第26—2页。 (9) 〔宋〕王象之:《舆地纪胜》卷八五,中华书局1992年版,第256页。 (0) 〔宋〕陈造:《次韵梁教授》,《江湖长翁集》卷八,四库全书本。 (1) 袁家骅:《汉语方言概要(第2版)》,第101页。 (2) 李葆嘉.:《汉语方言格局历史演变论略》,《吉林师范大学学报》200年第期。 () 周振鹤:《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》,复旦大学出版社199年版,第21页。 () 万波:《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》,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,第2—58页。 (5) 张双庆、万波:《赣语南城方言古全浊上声字今读的考察》,《中国语文》1996年第5 期。 (6) 孙宜志:《江西赣方言语音研究》,第25页。 () 万波:《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》,第6页。 (8) 罗香林:《客家研究导论》,古亭书屋195年版,第18页。 (9) 李如龙:《福建方言》,第1—页。 (50) 庄初升:《从方言词汇看客家民系的历史形成》,《韶关大学学报》1998年第期。 (51) L. Sagart “ Ga-Hakka”, Tsinghua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, Vl. 18. . (1), 1988. (52) 庄初升:《从方言词汇看客家民系的历史形成》,《韶关大学学报》1998年第期。 (5) 詹伯慧:《广东粤方言概要》,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,第9页。
Стр.346
(5) 周振鹤:《汉语方言地理是怎么形成的》,《地图》2009年第5期。 (55) 李葆嘉:《汉语方言格局历史演变论略》,第55页。 (56) 周振鹤:《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》,第2页。 (5) 周振鹤:《中国历代移民大势及其对汉语方言地理的影响》,《国外人文地理》1988年 第1期。 (58) 以《中国语言地图集》A2为底图。 (59) 刘俐李:《新疆汉语方言的形成》,《方言》199年第期。 (60) 陶娥、邹德文:《从移民状况考论东北方言的形成》,《东北师大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 学版)201年第期。 (61) 李蓝:《西南官话》,《汉语官话方言研究》,第2页。 (62) 刘晓南:《宋代四川语音研究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,第2页。 (6) 崔荣昌:《四川方言的形成》,《方言》1985年第1期。 (6) 葛剑雄、曹树基、吴松弟:《简明中国移民史》,第98页。 (65) 张国雄:《明清时期的两湖移民》,第68—69页。 (66) 周振鹤:《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》,复旦大学出版社199年版,第1页。 (6) 张伟然:《楚语的演替与湖北历史时期的方言区域》,《复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 1999年第2期。 (68) 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所载。襄邓,指湖北襄阳和河南南阳;两京衣冠,指长安、洛阳贵 族。 (69) 王珪:《华阳集》卷五五《朱氏墓志铭》,丛书集成初编本。 (0) 〔宋〕欧阳修:《乐哉襄阳人送刘太尉从广赴襄阳》,欧阳修撰,刘德清等笺注:《欧 阳修诗编年笺注》(第册),中华书局2012年版,第196页。 (1) 〔宋〕王象之:《與地纪胜》卷八五,中华书局1992年版,第256页。 (2) 〔宋〕王得臣著,黄纯艳整理:《麈史卷中“辨误”》,《全宋笔记》第一编,第十 册,大象出版社200年版,第61页。竟陵,今湖北天门;荆,今湖北江陵。 () 张伟然:《楚语的演替与湖北历史时期的方言区域》,《复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 1999年第2期。 () 张伟然:《楚语的演替与湖北历史时期的方言区域》,《复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 1999年第2期。 (5) 葛剑雄、曹树基、吴松弟:《简明中国移民史》,第2页。 (6) 李蓝:《西南官话》,第29页。
Стр.347
() 刘晓南:《宋代四川语音研究》,第2页。 (8) 张伟然:《楚语的演替与湖北历史时期的方言区域》,《复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 1999年第2期。 (9) 葛剑雄、曹树基、吴松弟:《简明中国移民史》,第682页。 (80) 转引自李兆同:《云南方言的形成》,《思想战线》1999年第1期。 (81) 刘晓梅、李如龙:《官话方言特征词研究》,《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》,厦门大学出版 社2002年版,第16页。 (82) 牟成刚:《西南官话音韵研究》,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,2012年,第00页。 (8) 李蓝:《西南官话》,第28页。 (8) 史继忠:《贵州汉族移民考》,《贵州文史丛刊》1990年第1期。 (85) 古永继:《元明清时贵州地区的外来移民》,《贵州民族研究》200年第1期。 (86) 吴伟军:《从屯堡岛方言看早期贵州汉语方言的发展轨迹》,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, 2005年,第12页。 (8) 引自《明世宗嘉靖实录》卷四七一。 (88) 李蓝:《西南官话》,第28页。 (89) 李蓝:《西南官话》,第28页。 (90) 李蓝:《西南官话》,第21页。 (91) 葛剑雄主编:《中国移民史》(第6卷),第122页。 (92) 〔清〕严如熤:《三省边防备览》卷一一,《续修四库全书》(第2册),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2年版,第29页。 (9) 周振鹤、游汝杰:《方言与中国文化(第2版)》,第56—5页。 (9) 参见第二章第三节中“西南官话(湖南)的形成、分布与山川形势”,第三章第一节中 “西南官话(湖南)的形成与历史移民”,第三章第二节中“西南官话(湘、黔)的形成、 分布与历史政区”的有关内容。 (95) 吕俭平:《湖南官话的形成与自然地理、人文地理的关系》,《文化遗产》2015年第1 期。 (96) 根据张进军的博士论文《中古入声在湖南方言中的演变》(2008)制成。 (9) 张进军:《中古入声在湖南方言中的演变》,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,第 10页。 (98) 李蓝:《湖南方言分区述评及再分区》,《语言研究》199年第2期。
Стр.348
(99) 吕俭平:《湘北官话的分布与自然地理及历史地理的关系》,《武陵学刊》201年第 期。 (100) 李蓝:《西南官话分区(稿)》,《方言》2009年第1期。 (101) 钟江华:《湖南张家界方言语音研究》,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,201年,第26 页。 (102) 周振鹤、游汝杰:《湖南省方言区划及其历史背景》,《方言》1985年第期。 (10) 范俊军:《湖南(郴州)双方言的社会语言学透视》,《湖南大学学报》2000年第 期。 (10) 庄初升.:《粤北土话音韵研究》,第20—21页。 (105) 陈晖、鲍厚星:《湖南省的汉语方言(稿)》,《方言》200年第期。 (106) 吕俭平:《邵阳县金称市方言同音字汇》,《开篇(中国语学研究)》201年第 期。 (10) 吕俭平:《湖南省邵阳县(金称市)方言中重叠式名词的特征》,《邵阳学院学报》 (社会科学版)201年第期。 (108) 罗昕如:《湘方言词汇研究》,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,第259页。 (109) 陈晖、鲍厚星:《湖南省的汉语方言(稿)》,《方言》200年第期。 (110) 胡萍:《湘西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》,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年版,第16页。 (111) 陈晖、鲍厚星:《湖南省的汉语方言(稿)》,《方言》200年第期。 (112) 李蓝:《湖南方言分区述评及再分区》,《语言研究》199年第2期。 (11) 陈晖、鲍厚星:《湖南省的汉语方言(稿)》,《方言》200年第期。 (11) 李蓝:《西南官话》,第2页。 (115) 孙晓芬:《四川:移民人口与移民文化的大融合》,《今日四川》199年第期。 (116) 晋语的形成参见第二章第三节中“晋语的形成、分布与山川形势”,第三章第一节中“晋 语的形成、分布与历史移民”,第三章第二节中“晋语的分布格局与历史政区”的有关内 容。 (11) 李如龙:《汉语方言学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,第2—2页。 (118) 温昌衍:《客赣方言关系词与客赣方言关系》,《南昌大学学报》(人文社会科学 版)200年第2期。 (119) 李如龙:《汉语方言学》,第2—2页。 (120) 李新魁:《广东的方言》,广东人民出版社199年版,第26页。 (121) 周振鹤:《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》,第16—1页。
Стр.349
(122) 郑张尚芳.:《浦城方言的南北区分(稿)》,《方言》1985年第1期。 (12) 曹志耘:《汉语方言地图集》(语音卷、词汇卷、语法卷),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。 (12) 曹志耘:《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类型》,《语言教学与研究》2011年第5期。 (125) 曹志耘:《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类型》,《语言教学与研究》2011年第5期。 (126) 曹志耘:《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类型》,《语言教学与研究》2011年第5期。 (12) 周振鹤:《中国历代移民大势及其对汉语方言地理的影响》,《国外人文地理》1988 年第1期。 (128) 李恕豪:《扬雄方言与方言地理学研究》,巴蜀书社200年版,第19页。 (129) 白寿彝:《中国古代交通史》,上海书店198年版,第9—10页。 (10) 游汝杰:《黑龙江省的站人和站话述略》,《方言》199年第2期;陈立中:《黑龙江 站话研究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,第10页;郭风岚:《黑龙江站话的分布区 域与归属》,《方言》2008年第1期;刘宇:《黑龙江站话的形成与嬗变》,《哈尔滨学 院学报》2011年第1期。 (11) 李连进:《平话的分布、内部分区及系属问题》,《方言》200年第1期。 (12) 岳平权:《岳阳方言研究》,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,第页。 (1) 周振鹤、游汝杰:《方言与中国文化(第2版)》,第65页。 (1) 杨文波:《江西上饶铁路话调查研究》,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,201年,第5页。 (15) 胡松柏、葛新:《浙赣线“上饶铁路话”的形成与发展》,《南方语言学》2011年第 期。
Стр.350

Облако ключевых слов *


* - вычисляется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и
.
.